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家居卖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门窗行业也不列外。大型卖场不仅受到上游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面临着来自电商的冲击,再加上同行的无序竞争使当下的家居建材卖场经营举步维艰,倒闭潮频现。在家居卖场倒闭潮的背后折射出的似乎是行业正进入一个自我更新的大洗牌阶段。
家居建材卖场倒闭潮始于2012年
细细观察,家居建材卖场倒闭潮始于2012年。其时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波及属于房地产下游产业的家居及建材领域,当时不单止中小型卖场,连红星凯美龙和居然之家的部分卖场,也由于客源流失、经营不善等问题,轰然倒下。而有外国资本支撑的建材零售商同样不能幸免,如2012年9月,美国第二大建材零售商家得宝就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七家家居建材零售卖场,令业界哗然。
最近,山西临汾的建材卖场也将面临倒闭危机,一个卖场的商户称,其所在卖场原本有24加欧美家具公司,但至本年本年3月底,就大举撤店,目前只剩下4间苦苦支撑。从2012年至今,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探因: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传达至下游产业
据统计,除2009年经济危机外,我国的国房景气指数从2012年起就趋向下行,期间虽然在2013年3月至9月登上97点以上的高位,但随后即逐步回落,在2015年4、5、6月份更跌出93点之外。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传达至下游产业,导致家居及卫浴行业“刚需”减低,消费者的减少引致商户库存压力增大,加之租金、营业费用逐年高涨,经营无以为继。
探因:盲目扩张与粗放式发展导致行业饱和
有人认为,近年建材卖场的倒闭潮,其实是更早前“野蛮扩张”的结果。怎样“野蛮”法?例如一名建材卖场的内部人士就称,即使亏钱也得扩张,因为只有开店才能提高租金。在市场需求减弱,门店效益剧降的情况下,靠租金来赚钱就成为了卖场快速“吸金”的捷径,而这一做法则大大刺痛了普通商户。如上文提到的山西临汾,该城市常住人口不及100万,而建材卖场竟然多达5间,总面积逾17万平方米。按100万人口算,就说说平均每6个人就需承受1平方米的卖场面积,明显过剩。
不过,这种盲目扩张的行为,也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例如,有人指出,2013年家居建材行业销售额约2000亿元,就是说大概有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即可满足需求,但其时国内家居卖场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因此,该人士宣称有50%的卖场面积属于过剩。
家居建材行业的粗放式发展,近年也备受业界诟病。如今年,中国家具协会市场委员会执行主席、居然之家董事长兼总裁汪林朋就宣称,家居行业正面临洗牌,1/3以上的中小家居流通企业将退出市场。广东省家居业联合会执行会长蒋德辉亦称,卖场洗牌只是刚刚开始,程度还远远不够。
探因:电商平台的冒牌和贩假行为激发业界反弹
电商的崛起是建材卖场频频倒闭的第三要因。据观察,传统卖场对电商一直有抵触情绪,有商户告诉笔者,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都习惯网络购物,连买家居、卫浴等大件套商品也习惯性地上网购买,造成卖场人流逐年下降。另外,传统家居及卫浴企业的纷纷触网,大力发展线上经销商,也是导致卖场陷入这一苦况的原因。有些卫浴企业在触网之余,还不管实体店铺死活,这一行径导致传统商家和传统卖场对电商的反弹。
事实上,反弹已在进行。如2015年12月24日,中国家居品牌联盟就向马云发出公开信,要求一起参与打假行动,随后的27日,包括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好百年在内的全国450多个家居卖场再次发起联署声明,要求加大力度取缔电商平台的冒牌和贩假行为。
反思:卖场倒闭潮带来的不一定是坏事
不过,既然行业渐趋饱和,出现倒闭潮也并非坏事。目前家居卖场面积过剩,商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消费者进入卖场,看到店铺虽多,但都是清一色设计套路和产品格调,亦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卖场陆续关门大吉,也可看作是行业自我调整、甚至是自我“肃清”的现象。有业内人士也认为,这种现象可以淘汰同质化恶性竞争,解决卖场面积过剩等问题,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卖场频频倒闭,也赋予门窗等行业一个跳出旧有思维的跳板。门窗企业大可不被传统框条束缚,以更宏观、更超前,甚或更“异质”的想法,寻求对自身的突破。事实上,一些较大型的,就正在这么做。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家居卖场倒闭潮带给门窗行业的启示:行业进入自我更新大洗牌阶段
家居建材卖场进入自我更新阶段 进退之间如何抉择
家居行业进入求“变”新阶段
“企业,别哭!”——门企倒闭潮袭来?
A家家居李坤直: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
LED照明行业遭遇“倒闭潮”的两大原因
定制家居行业迈入新阶段,圣堡罗发力领跑
洗牌将暂告一段落 卫浴行业发展寻新机
家居市场洗牌和净化持续进行
多家低端家居建材卖场关闭 家居行业洗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