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26日,由《设计家》传媒出版机构主办,简一大理石瓷砖承办的“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武汉站)——上海城市文化空间考察之旅”在上海圆满举行,15位武汉设计界精英应邀前来上海,开启了一段寻访大师足迹的美好旅程。行程中包括,考察体验一些由国际、国内知名的建筑师团队打造的代表性城市文化空间和酒店(酒店装修效果图)餐饮等消费空间,并与其管理方互动交流设计理念和运营情况;参观大师工作室的展览,同时,走近知名设计师事务所,面对面沟通交流业界共同关注的设计创意及设计管理等话题。2015年4月25日下午,“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在新天地安达仕酒店空中花园(花园装修效果图)举办,主办方邀请上海、武汉两地业界知名设计师担任演讲嘉宾,与到会两地设计师代表,就全民创新的新形势下,设计行业该如何创新,当前业态下,设计行业创新的领域有哪些,设计中的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可能性有哪些,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等话题进行分享和交流,进行脑力激荡和思维碰撞。
以下为“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的精彩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设计精英们,在座的嘉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活动的现场,我是简一大理石瓷砖品牌部的许珍妮,非常荣幸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
主办方:《设计家》精心策划,简一大理石瓷砖大力支持
与会嘉宾:
来自主办方《设计家》的主编 许晓东女士
来自承办方简一大理石总经理 游俊先生
武汉简一营销中心总经理 赵前汉先生
以及上海的设计精英:上海IIA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副总裁总建筑师蔡楚曦先生
唯想国际创始人、董事长、创意总监 李想女士
上海艾获尔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胡俊峰先生
金螳螂上海设计公司合伙人 创意设计师 市场总监 胡批修
CCDI悉地国际总监 艾侠
以及远道而来的武汉设计精英们,他们分别是:
张纪中室内建筑创办人及创意总监 张纪中
武汉思瀚设计创意及合伙人 余微微
武汉国田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设计总监 刘小飞
武汉后象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周翔
武汉筑造室内建设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 总监 栗涛
湖北云尚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涛
武汉新银港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 郭伟
武汉支点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蒋宏华
香港概念.唯美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深圳孙浩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设计总监 孙浩
湖北一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王詟
武汉左堂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深化设计师 设计部副总经理 王智勇
武汉左堂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方案设计师 设计总监 杨峰
武汉刘威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周佳
武汉市银瀚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周卫
近日行程回顾:
这两天主办方与承办方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行程,考察体验了一些由国际知名建筑师团队打造的代表性空间,并与其管理方互动交流设计理念与运营情况,其中包括日本设计师坂茂设计的位于静安嘉里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的Calypso餐厅(餐厅装修效果图),印尼设计师贾雅等设计的都会桃璞丽酒店,马里奥博塔与雅布团队共同完成的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酒店。安藤忠雄设计的保利大剧院,日本超级土豆团队设计的新天地安达仕酒店等;同时一些知名华人设计师的优秀作品也列入了考察体验的行程,其中包括原作设计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叶铮设计的锦江都城上海外滩经典酒店,柳亦春设计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如恩团队设计的水舍,马清远和朱周团队设计的嘉定区图书馆等;以及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的个展,也是武汉设计师此行的重要目的地。同时武汉精英们也走访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及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探讨了设计创意与设计管理等行业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致欢迎词:
《设计家》主编许晓东:
为什么论坛题目是这个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创新这个话题在设计界备受关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以后,应该以创新驱动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民创新的形式下,设计应该是创新中的创新。设计界是比较开放的,多元化的。我认为武汉设计界不仅比较开放,其跟外界的交流也是比较多的。我也期待在论坛里面,我们能够比较持续这种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大家多碰撞出一些观点出来。
简一大理石总经理游俊:
简一做这个事情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用简单这个词挺能代表简一的,还是比较单纯的。我们希望搭一个桥梁,去为设计的圈子做一些事情,毕竟作为我们是材料供应商来讲,设计跟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
希望大家在设计思维上面有更多的分享和碰撞,同时大家对简一做这个事情有一些认识。在整个的设计领域,大家可能会有一些共同的问题,这种交流应该是对整个设计圈子来讲是很好的一个事情。
论坛主题阐释(主持人):
创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那么设计行业应该如何创新?当下设计行业人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创新如何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驱动力,设计行业创新的点和面有哪些?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有怎样的可能?本次论坛就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探讨。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的论坛:
蔡楚曦:老建筑焕发青春山水间屹立酒店
蔡楚曦:我们这间事务所叫AAI,主要做的一些项目包括酒店、商业办公楼、商业街区、城市设计和一些住宅。接下去讲两个项目案例。一个是和平饭店,它在外滩的1号位置,是远东第一高楼,在二三十年代建成,现在产权归人民政府。实际上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标准的综合题项目。
这个项目对建筑师来说不单是一个改造的项目,整个酒店就是一个文物,你想做更多的设计的话,所有东西都要到文物保护局那边去审批,这是给我们带来最多挑战的部分。
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逐步在想办法找一些形体关系,或者是空间关系,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丰”字形的解说。这个是我们完成整个调整设计以后的整个布局图,在这个场景下我们把原来最辉煌的中厅作为这样一个场景的中间,这一条轴线上面接了一个公共的酒廊,背后是老年爵士酒吧,然后中国电信那里有一个购物廊。这个酒吧保留了下来,酒店每个周末都会把这个临时的地板铺起来,然后和这个走廊放在一起放一些餐饮和教育融汇在一起的公益性的活动。跳舞厅改成了整个酒店的宴会厅,更多的把原来的彩色玻璃重新焕发出来。中餐厅,改成了24小时餐厅。卫浴空间本身是中轴对称的一个空间,还有放大的储物空间,还有一个传递的窗口。我们也用了一些环保的材料,竹的地板。另外,带有本地意义的浮雕、桌子等都被保留了下来。
另外一个项目是较新的,去年完成的兰博基尼品牌的酒店。这个项目是在杭州萧山,自然生态很好,我们希望这个酒店本身能够融在这个山水之间的,是被视的,就是你看我、我看你这样一个关系。之前的这块地他是希望不能遮挡前面这些富豪的视线,我们就只能在一块地皮上做。因为这一块地本身,实际上是非常紧的空间,小中见大,虽然入口的地方我们让它作为最宽松的地方,后面的所有的功能都希望通过这些形式感非常强的庭院来塑造。所以当时提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把它品牌的价值,自然景观的价值融汇于一起。
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所以酒店本身用场地本身的一棵古樟树树作为这样一个空间。因为当地民众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都喜欢到酒店去消费。所以我们把酒店需要的餐厅本身做了放大,这一系列的带庭院的包房,作为这里面餐厅的主要一个配置。我们希望它有自己的特质,所以所有的保健或者餐厅本身都带有庭院的空间,哪怕再小都有空间能够户内户外春夏秋冬,去塑造特别的就餐体验。整个空间是联系的是会晤的,一些娱乐空间安排在整个项目的后侧。这个第五立面是100%被那些富豪观赏的,我们是把这个屋顶绿化细腻的雕刻出来的。
客房数最后提升到120间左右,然后通过不同的窗,用一些现代的手法,让大家可以看到内景,也可以看到外景。包房,是顺应本地市场需求的产物。而它的后侧是会晤板块、游戏板块等。如果我们做酒店把板块能够分清楚,而且最好在一条轴线上面,那么不管对未来的管理或未来的到访感受,都是非常直接有效的一个手法。
过去两三年,整个酒店都是用精品或者设计这样的名词再重新定义一个有活力的酒店。这些精品酒店和传统的商务酒店的差别在于,它的投资只达到传统酒店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这也是一个趋势,或者我们跟潜在的客户多做交流后,会力推这样的酒店。这些酒店的投入比传统的酒店来说,他前期的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当然,这本身也顺应了酒店业主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
这个项目,我们设计的初始是希望能有一些地方的色彩和一些新的材料能够融合在一起,做一些演绎。所以最初的时候做了一个可被推的格栅,然后带一些竹子的元素。后面用的是更扎实一点的材料,然后通过这个材料本身的基底的变化来达到的。总体来讲,整个围绕的中心是希望有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城市人群的到访点。
许晓东:我觉得这个方案体现了一个是酒店行业的新进业者,比如兰博基尼这样的品牌介入酒店,还有酒店业态、精品酒店这样的一个趋势,然后有非常多的创新的点在那边的。
张纪中:设计师不应该是纯粹的艺术家
张纪中:我今天带了几个案例过来,第一个是在武汉,叫万科润园,当初是从住宅改成的办公楼。08年的时候,万科希望尽快把它卖出去,这个房子有三套,整个是打通的,打通以后只能从后面开门。这个老板说要做一个上海的银行家的办公室。这个室内的空间其实没有很多的创意,最主要的是一个美式的风格。
它的大堂是挑空的,里面最主要的是木头和仿古砖,这个院子整个有200多平米,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项目。整个家具全部都是在北京定制的,都是美式风的。这个是老总的办公室的休息的个空间,是接待用的。这个是楼梯上来的一个过渡空间,这个家具的色彩也是把它转换了一下,没有统一的用一个色彩。这个院子是我做的,其实它有一个流水墙,当时我做了之后,请了一个上海的风水先生去看了,整个流水的地方很好。我们这个流水墙当时我们用棕色的沙源开缝,因为它这个外墙是棕色的,然后找了这个沙源让工人敲封敲出来的。
这个是我在武汉的汉口做了一个餐厅,500平米,当时用了一个类似的流水墙,然后一楼大厅是散坐的,这个用了灰蓝色和暮色为主的整个的空间,再贯穿整个的空间里面。那么里面有很多油画,这个油画是贵妃醉酒,当时他主要是设计的为女同志来就餐的餐厅,所以很多是用红色来处理的。这个是4米高的一个贵妃醉酒,因为它是一个女性餐厅,这个画要有8个平方吧。这个地板反着铺的,因为当时造价问题,实木地板都要几百块钱,这个地板只有一百多块钱,后来因其太光了,就反着铺了。这个就是一个浅色的,大部分都是女性用的,包括洗脸盆的台子都是一种马赛克。
其实我为什么说这个设计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设计师可以做无数种风格,去符号化。我觉得每一个作品应该是你理解的这种概念的东西,不是说我做每一个设计,都是一个色彩,一个手法的。我一直在讲去符号化,设计师不是画家,不是纯粹的艺术家。
其实我这个项目做的比较杂,也是一个私宅。因为这个女主人是一个和平美院国画系毕业的,她多少年不画了,但是她很讲究,它这个色彩都很重的。男主人是75年生的,他们家没有电视机,在这个客厅里面,是一个壁炉,当时想做真壁炉,后来考虑没有用,没有餐桌,他们的餐桌就像一个吧台。这个人是一个很少的发烧友,音乐发烧友、旅游发烧友、越野发烧友、摄影发烧友,他的设备都是专业的。所以他的色彩都是很重的,把外墙的砖贴到天花板去,整个地板是做旧的,所有的这些都是我画了图定做的。包括这个顶做了一个拱形,这个厨卫是我亲自到工厂自己调了一个色板做的。这个是他的视听间,为了做这个视听间,我专门派了一个设计师到南京的微宏,就是江南最大的做音响设备的,去那边学了三天,他整个设备花了150万,他有1500张碟子。这个地方是可以打开的,后面是窗户。这个是他的卧室,包括墙纸和这个的搭配。这是小孩房,家具都是我们调的色来定制的。这个地方有挺漂亮的一个森林,在春天的时候有很多的紫藤。为了方便观赏,最后用了这个木头支着这个窗户。窗户是找电焊工自己焊的,这个家具都是自己做的,为什么用钢材呢?因为他们冬天不要地暖,一定要这个地方烤火的。
许晓东:的确是,我也觉得设计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张总是从他个人的经历体会出来的,因为他是学艺术出身的,可能早年有过这种艺术家情怀,然后就进入到这个设计领域,肯定是跟现实有很多的挣扎和妥协,然后领悟出来设计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我觉得这个领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设计是要落地的,是要被人使用的,所以很多时候要考虑到业主的感受,它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的行为。
胡批修:创新更多是一种模式上的改变
胡批修:大家需要站在一个更好的生态圈进行对话和研究,这不单单是一个设计师的事情,还有很多链条上面的整体服务。我们今天所谈的主题,包括传统,还有一些创新。我所在的企业是苏州金螳螂,所在的部门是在上海设计公司,也是其中的负责营销这一块的合伙人。金螳螂再往下走会怎么样思考?其实,金螳螂可能是一个平台性的、产业链性的,而不是一个单纯产品型的企业。它刚开始是作为一个装饰工程,他现在则是以设计室内、幕墙,艺术品装饰、标识标牌,还有专业的灯光为主。那相应的工程链也是幕墙式,还有景观式,还有艺术品加工厂,整个是在做一个产业链的布局关系。从室内设计来说,我们还有一些困惑,我们之前有三千多人的设计团队,那之后我们跟HBA进行合作,其实就加强了我们对境外的国际品牌的设计力量,我相信将来我们的企业还会有更多的产业人群把它丰富起来。
回到这个主题来说,所谓创新,一定是相对于传统,如果没有传统的对比关系的话,它叫发明。我们今天是武汉设计师到上海来,现在我们两个地方的设计师所收到的信息量是对等的,他唯一的差别在哪里呢?区位的历史的关系,区位当地的一些消费认识形态的关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大家接收的外部信息是对等的,那么我们说的这种创新可能跟互联网,和整个信息的梳理是有关系的。这个创新可能是,大家不能在以往的一些传统思维上创新,就是把原来的老东西改变一下,而现在更多是一种模式。可能我们大家在这个区域上的一些,包括像小米或者其他的类型上面一种模式性的、结构性的方式来考虑。
许晓东: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定义我们这个创新,我认为范围不应该局限在设计本身,设计手法本身,比如像行业,运营的模式,你金螳螂收购HBA,本身就是运营模式的创新,都应该包含在这个范围之内。现在包括你看像现代院他们自己要上市,这个也是他应对现在一些新的局势,新的经济形式,或者是业主他们自身所做的一些,不是局限在风格的创新,或者技术的创新,我觉得业态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创新,观念的创新,人的大脑的创新,人本身整体的创新等。其实我认为观念创新是最最重要的创新,应对行业的形式不断的变化,创新的领域应该是非常广的这样一个定义,接下来可以在这方面分享一下。
周翔:设计的关键在于表达思想
周翔:我觉得还是要搞清楚我们创新的目的,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当下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我做设计行业也有几年了,一直也在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后来发现它其实也是一个复合性的东西,但是它又是有几个特点的东西。我个人理解它首先是关于未来,就是方向性,然后它也是需要多姿多彩的东西,就像风格等等。它和和建筑是一样的,只是一个表皮。最关键的你体现你的思想、或者你解决的问题在哪里?至于今天谈这个“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的话题,如果上升到思想层面,不说何为旧或何为新,每个人可能有不同观点。或者可以换一个比较小一点的,可以一天能讨论一个很清新的一点内容,我觉得都蛮有意思的。您刚才讲的很对,其实武汉这个城市它的包容性很强,而且我发现做建筑的,偏理科的特点多一点,更理性。而做室内的,就武汉而言,偏感性多一点,这方面是要结合一下的。而且不同的人做设计的方式也是有蛮大的区别。有的是从感性方面去找这种需求或表达,有一些人做方案非常理性。我觉得设计是一个复合性的东西,关键是你善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你当前的项目,只要表达准确就可以了。
蔡老师您好,其实我个人觉得作为设计师,不是仅仅你把一个项目做出来就行了,它要能够活下去,而且活的好一点。就是希望它能够有它的一个延续,因为空间本身它也有这样的一个性质,特别现在有很多老建筑的项目,它的空间、它以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会有一些性质的改变,由于它的内容变了,它的性质、它这个建筑本身是一种再生。那么老的和平饭店到新的和平饭店,更多的在经营方面跟过去它有哪些创新或者您的一些思路是什么呢?
蔡楚曦:它在改造之前大概190多个房间,900多个员工,那个酒店本身是举步维艰。不管是客户体验、硬件体验、员工状况甚至进出的通道都有些不合适。改善完之后应该纳入到270个房间、大概400多个员工的这样一个标准段里面去,我觉得他们本身还是蛮有创造性的。除了我们创造这个空间以外,更有意义的是空间背后,就像他拿我们这个空间去做什么活动,这个是更有创造力的事情,我自己感觉他们做得很好。我们去回访的时候,在一个老的门边上有一个蛋形空间,原本的边上也有一点老建筑的痕迹,每个周末去铺木地板,然后教大家交谊舞,还有下午茶之类的。建筑师在里面也做了一点贡献,虽然说建筑师稍微一点理性,但是还是有少量的细节,包括我刚才说的爵士酒吧,设计的那扇门,就是人为的把那扇门不闭合,因为要一丝希望是说,希望每天晚上在演奏的时候,这个声音可以飘出去,甚至里面的一些雪茄味,好一点的味道能够飘到外面去,这个过程当中空间和活动是能够交附在一起的。
之前我讲过建筑的旧瓶装新酒,这基本上都是一些城市有一些积淀和历史,但是在新的时间段和空间里面,你让它怎么样去创造一个新的活动。上海的改造从苏州河开始,苏州河的改造,一开始那个边上都是货栈,现在新一轮的改造把它改成的艺术馆。这个说的是什么,这个空间里面重要的是你把它装什么酒,什么样的活动。原来的这个酒店没有那么大,原来酒店入口很小,但是到今天,你把原来的那个空间描述成酒店的主场空间,这个不是创意本身,这个是有意义的。同样的一个东西,你把它怎么诠释,怎么运用,最后使用者怎么演绎、使用它,这个是我在过程当中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在创造空间,但是更重要的是空间背后的活动。
李想:设计中国最美的书店
许晓东:在上海这边,有一批像李想这种在中国国内成长,在国外经过很多专业的教育,然后再回到国内来创业的这些力量,我觉得是上海的这个多元化的设计力量当中很重要的一支代表,我们接下来请李想给大家进行分享。
李想:今天主要是展示三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文化类别的钟书阁,现在被誉为全中国最美的书店,这个是钟书阁的一期,一期我们在2013年竣工完成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当时我们拿到这个项目邀请的时候,甲方非常简单粗暴的给了我们一个要求,就是要最美。所以我们拿到这个设计任务的时候,其实给我自己的思考的力度是很大的。因为从来没想过在四墙之内或者柱子和横梁之间可以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所以我面对一个室内空间的时候我不自然而然的有一点胆怯。我认为室内的空间是温柔的,温暖的,不管它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与建筑相比之下它是软性的。因此我们在做室内空间的时候切入点是空间给你的愉悦感和震撼感。所以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提炼出来一个元素,就是书的灵魂,书这个介质本身存在我们生活当中它是怎么样的一个角色,我们没有单纯地把这个物体作为一个设计的出发点的原,而是把它的精神作为一个启发点。所以我们从第一期的设计里面,这个空间我们叫它重申空间,也就是在二楼有一个深色的回廊,你一进到这个空间里面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中间是一个镜子的柱子,我们的吊顶是镜面的,这个是墙面,墙面的书架反射的这个窗面当中。你可以看到这个书架形是一个蛋形的空间,我们希望通过一种表述,不是说去物化一个词语或物体,我们希望能把一种状态,能把一种情感物化出来,这种情感就是重申。一个鸡蛋开始,一个生命的起点开始,这个蛋形和空间有了以后,我们上面用了吊顶的空间,把这个空间反射上去,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重申到轮回的一个寓意的展现。这个书籍引发出来的和灵魂的一个创想,实现在这个空间里面。
下面是整个书店的入口设计,入口的时间我们最开始想的不是单纯地把这个地面做的多花哨,我们是想把愉悦他人的精神作为一个出发点,我们把书放在地面上,我们有两个潜台词,我们希望进到这个空间的时候给人一种潜意识,他进来的时候多不想把脚踩在这个书上面,所以要让人有一种敬畏感。我们看到很多人走进来的时候,真的是很多人小心翼翼的,我觉得每个人把这种敬畏通过形体表现了出来。所以当我们走到上面的时候,二楼我们看到的教堂顶的空间,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有心理暗示的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书籍本身背后的精神,是跟一种信仰有关,所以我们希望用这种比较简单的符号来体现书籍它背后的这种信仰的力量,或者读书本身带给人们的一种力量。
最后我们回到钟书阁的正门口,我们做成了一个非常现代的玻璃幕墙的形式,上面用了很多各国的语言,用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符号把它拼成这样一面报纸墙。希望把书中的感觉直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或者把途径书店的客人吸引到我们这个房间里面。这个做法也是一种张扬的,希望把书店的内涵完全曝露在外的一种感染力。
接着是钟书阁二期,两年之后钟书阁继而推出它的扩展空间,它中间有一个连廊,连廊有这个空间,这个空间里面,我们本来是希望能把它做成一期的延续,但后来我们站在甲方的角度去控制,我们希望通过二期的设计,能更加提升钟书阁的品牌性,所以我们站在甲方的角度思考,如何帮助甲方用最美书店的概念,所以我们在二期的时候,最开始策划的时候就放弃掉作为一期的同质化设计的想法。最后我们的设计就是把二期作为一个升级版,在里面所有的空间呈现出全新的状态。这里是中间的空间,我们在一期的时候把书放在地上,二期的时候我们抓到一个概念词,叫仰望,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动作提炼出来一个设计的情景。
那后面经过我们中间的大会堂,一转角会看到这个空间,这里是儿童阅读房,最开始,这个房间其实是个创意品买卖的空间,后来业主觉得他们这个地方儿童的消费者比较多,所以希望把这个空间改成跟小孩有关的。那时候除了这间房间以外,其他房间都基本上施工结束了,只有这个房间是毛坯的状态,最后我们在时间很紧的状态下做出了这样的设计。一开始,我们想象的只是说把这个地面做成有寓教于乐形式的地图,虽然这个地图施工起来很艰难,但我们结合画实样的淘宝团队,还有台湾制作这种塑胶地板的团队,最后我们是三方合作才把这个地板做出来的。然后墙面上的概念始于小朋友的绘画,小朋友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没有文字的表述的,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是欠缺的,所以最直接去了解小朋友世界的路径就是他们的绘画了,我们最后摘取了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作为我们整个设计的概念。我们在网上找到一些小朋友绘画的动图案,把这个墙面的几幅图画做了出来,然后用壁纸的形式打印出来做在墙上。画作本身的主角,比如说蝴蝶、猫和鸟,其实这只鸟原本的线条也是在墙上的,它只不过我们最后的概念。书架是整个绘图的重点,所以就变成了我们整个画作的勾边的形式。最后我们这个作品出来以后就是这个样子,有小孩梦幻边的填满推片的一个彩色空间,然后又巧妙的把整个书架结合在当中。
然后到二楼我们有一个万国读书空间,这个空间里面,我们一期到二期的时候一直没有用到一个比较复古的元素,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把人的记忆也好,潜意识也好,拉到古代,感受先人读书的氛围。所以我们把竹木书卷做出来了,而上面变成放书的书架,通过九转九合之后,打造出来半虚半实的阅读的卡座空间。刚才通过这个空间,有一角,也是一样的,当你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当你还很沉醉地享受神秘和梦幻的空间的时候,你会被突然一角非常亮白的空间吸引,就是这个大型的教堂一样的会议室,所以,可以说我们被视觉勾引慢慢的走过一条通道来到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我们用的是非常简单的构造,是教堂这种拱顶的形式把它打造成这样一个纯白的阅读空间,我们希望给别人展示出来一种比较纯洁的,神圣感觉的空间。
然后前面钟书阁的项目是我们这些项目里面重硬装的一个代表,在创造的作为考虑到硬件和空间质感的结合,而接下来这个项目正好跟钟书阁是截然相反的作品,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基本没有用到太厚重的重装,所有的语言都集中在这个房间的主角上面——家具。我们形容这个项目是一个纯白的画板,我们只需要把这个画板做好。这是我们赋予这个概念最初的想法。而在最初的想法之下,在这个简单的做法上面我们要呈现给他人不仅是白布上面一个话剧,更是要让现代人脱去浮华之后,他能体验到这个山下状态下给他带来的平静。一般大家想到山水的设计,就是山和水的设计,但我们的设计没有山和水的设计,而是运用的是山水之间人存在的一个痕迹,想象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面,一个人在划着一片小舟在静静的捕鱼,我们要让人们感受到这个空间里面飘浮一只船,所以我们在这个吧台里面做了一张非常干净的船。但我们的船是没有绳子的——我们在后面的墙壁里竖了一根钢筋,然后横向出来一个三角指甲把船撑出来的。我们通过简单的形体构造是可以打造出来一种平静,安宁和简单的感觉。然后旁边这个大堂的入口,就是某一个转身的角落,我们自己做了一些画作,可能是一个树枝,拿一个简单的麻布拼接出来的这样一个画,整个图形的拼接都是以非常简单质朴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我们的客人来到这里之后可以通过我们这种创作空间的手法,可以让人达到一种平静和安静的感觉,并且愉悦。
这个是我们地下一层的餐厅的设计,这里面我们有几个元素可以讲,我们把这个船浆的概念一直深化进去,把船浆创造成屏风门的状态,所以这个船浆一直串联在我们整个设计当中的。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吊顶,这个吊顶其实我们借鉴了现在上海一些别墅放在高墙上面的篱笆的模型。我们找到了厂家,让他帮我们试编很多这样的东西,所以在这个里面设计师参与施工的环节是很多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编的空隙一点点调到最完美的状态,然后我们找到灯具厂做实验,看看灯光洒下来的光影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出,这个吊顶是非常有特点的。
接着回到我们的客房里面,前面是大堂,和地下餐厅的设计一样,回到这个酒店的客房,我们在客房里面没有做过多的区域性的硬隔,我们只用了一组沙发或者桌椅,来把整个空间的意境诠释出来。这个沙发也是我们创作出来的,它像水的涟漪一般在水中荡漾开来,就是通过这个空间表述我们对水的一种形态。然后旁边这个椅子,像水的涟漪下去以后在旁边多出来的一个水滴。中间这个茶几也是象征千岛湖山水的一个小微缩的景观。所以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下面做了这样的一块木头,但我们找的这个木头正好都是一节的,我们在九分之一的地方把这个木头锯开,然后把十分之一的那个贴在上面,因为它这个木头自己有这样像山一样的锯齿,所以我们把它比作千岛湖的山,所以把它放在这个玻璃上面,玻璃代表水,所以我们整个创作的东西都是围绕着千岛湖现场的一个感觉做出来的。
下面这个是我们做的一些微缩景,它的餐厅,包括它后面的画,包括我们一些软装的摆设,会用以前的一些小的木桶,包括一些粗陶的罐子,整个打造出来既精致又很质朴的空间,所以整个空间我们材质的对比也是非常用心的,包括我们粗麻和墙壁的对比,包括我们光洁的地板和原始的实木的纹理的对比。包括我们旁边有一些布艺的垫子,和这种稻草的纹理的对比,所以整个空间里面我们用的很多这种材质的对比来体现现代人生活和原始生活的冲击力的感觉。我们的洗手间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我们大部分洗手间做的还是干净简洁,让觉得在这里面洗浴是很舒服的,在这里面唯一点缀了一些小的竹篓做的灯,让人可以从小景之处看到我们对整个空间的冀望,希望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一种状态。
这个是我们创作的比较有概念性的一些沙发和沙发椅,包括我们这些画作,都是自己原创出来的。所以说每个支节是来源于大自然,但最后形式的篇幅是我们人工做出来的,所以整个项目里面有人工的痕迹和自然的痕迹互相碰撞,最后才有整个作品的呈现。
许晓东:谢谢李想,她的作品大家刚才都看过了,我觉得设计师有一些自己的主张非常的重要,这些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自然,对生态的喜爱,也是运用到设计当中,我个人也是特别主张返璞归真的,我自己住在郊区的地方,然后自己也种了很多的菜,很多朋友也经常跟我讨论一些自然的话题。大家对李想有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她因为有甲方要来,所以她要离场。
余微微:我觉得李想的两个效果分享,她从设计的层面已经跳的很高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感受到了很优美的词句组织,也有非常理性的那种数学几何的。其实我刚才感受两个案子后,并不是说设计的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是表面,而其背后还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包括这个案子里面,一开始我们感受到的是人的心理,你为什么要让人家踩这个东西,但你是以相反的例子来讲给人家一个理念,在空间的颜色转换上面也是一样的。我们代表武汉向您发出邀请,我们专门搞一个小的交流会继续交流,因为我们一两句还说不清楚,非常感谢。
蒋宏华:我对后面的那个案子也很感兴趣,我刚才听到你分析了更多的关于后期软配的一些细节,事实上这是我们大多数设计师所缺陷的,特别是我认为武汉针对软配置这一块方人才很欠缺。其实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因为甲方针对与这个软配的期望值,事实上甲方自己是说不清楚的,他无法用言语去表达我在软装这一块做到什么样的期望值,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样判断,然后怎么分析把它完成出来的?
李想:我觉得这个项目的转装还有别于其他项目的软装,因为这个项目的软装是为它特别定制出来的,这个项目的软装承载的是一种概念性的演说。如果你换了一个家具,那么我的概念就不完整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在市场上是找不到设计师要求在这个空间意化出来的形象的,只能由设计师出来完成。所以这个空间里面家具不是说甲方来说这个贵不贵,你去深圳和义乌看看,这是不行的。因为就算你找到一两个,也不能有这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甲方就没有办法了,他只能把话语权交给你,因为我们一开始做回报的时候就说,你们工期这么急,然后资金这么缺乏,所以我们给你一个好的主意,这个硬装不要做了,简单做做,剩下的你出彩的地方就在软装,找一家厂按照设计师的方式给你意化出来这个山水的模式。甲方觉得是不错,因为它真的很简单,就是刷大白,地板铺一铺,那你十多天的时间施工图就出来了,那家具可以先行了,其实从施工到竣工其实是六个月的时间,包括设计。所以我们出的30天的施工图之后,我们只能给他深化整个的家具设计,这时候我们是有主导权的,当然这是个别的案例,如果家装市场或者酒店市场的,其他不是这种精品或者概念型的酒店,我们要想挑一件软装或者市面上比较容易见的,比如说圈椅这种比较有特质的椅子,它可能高一点,矮一点,胖一点,软包多一点还是木头多一点,那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话语权就相对比较低。我只能在这一个别的案例上回答你,因为这个项目的软装只能是定制的,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威胁甲方可能出不来这个效果。
蔡楚曦:我有一个问题,第二个项目的业主能描述一下吗?
李想:第二个项目业主其实是我们在做建筑项目的时候认识的,他在千岛湖那边拿了很多的山,有很多的水,他也算是一个大岛主,他当时为了做这个旅游地产花了很多的心思,这个开发商因为见过很多的世面,自己对设计还是有非常要求的,他最开始的时候希望在这个山里面变成一个集结的项目,最后选的那个弯区,最后因为水落的太严重,但通过那个项目甲方认识到了我,然后他就去查了一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室内的作品,然后有一次他做这个酒店的时候,这个酒店主题是GMP做的,GMP的风格是很简单粗暴的一个方盒子,他当时希望能卖的这个产权,后来因为他思来想去,觉得总招不到他想卖的业主,后来他就说自己拿出来自营一个酒店吧,然后打电话要求我们帮他投标,然后我们当时五间公司一起去竞标,我们竞标的时候也通过了,因为可能之前已经做过项目,了解这个老板的喜好,我觉得他肯定不喜欢新中式的,所以我们投机取巧吧,给他设计了一个比较梦幻的样式。当时我们也是比较冒险的,因为我们完全没有走一个常规的路线,我们为他设计了一个非常梦幻的爱丽丝梦境的主题,而且效果图也是非常炫的,然后投标回报的时候我也是尽可能的吹嘘这个爱丽丝梦境的吸引力有多大。而剩下的四个公司都是新中式的,其实大家做的水平也是挺高的,最后老板觉得要不要冒险一下,搞一个话题性比较强一点的设计来试一下?因为这个老板既然能找那么多建筑师做一个集合设计,说明他还是对创新有需求的。当然我们最后没有延续那个方案,还是回归到自然的方案。后面要细细的思考一下,怎么才是适合甲方的,还是要有职业操守的。
刘涛:像您这样年轻,已经有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我们在你这个年龄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我想说的一个小问题是你有国外留学的背景,您觉得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就设计这方面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呢?
李想:我只能说,西方的设计思想我觉得跟咱们东方的设计思想肯定有一些不同的,但某种程度上你又觉得它是很类似,比如说我们中国讲究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在设计里面会产生一定作用的,就是你种下什么样的因最后得出什么样的果,所以我后来讲的这段话就是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包括我在国外的工作经验给我的,在西方国家我们做的一些设计或在大学教我们的时候,他要问你很多的为什么,就是你因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所以你最后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大学受训的时候非常严格的,你设计的结果必须得可以回答很多人对你提出的为什么?其实这个是要倒反过来的一个思维,所以在设计当中要先问自己很多的为什么,只要抓到很多很合理的因才可以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果。我认为中西方之间只是语言不相通,然后前后顺序的不同,但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这个社会条件下大家比较着急,可能大家忽略了提出“因“的环节,而只是片面追求“果”了。我觉得中西方宏观的思想都差不多,只是看每个设计师是怎么样考量的。谢谢!
余薇薇:管理创新就要打破一切隔膜
许晓东:下面我们就请微微说一下。
余微微:前面的嘉宾,包括分享的案例也好,包括讲的所有的东西,就像山一样的压在我这里。我刚刚开始,我本来是想带PPT,就是你原来问的我,我后来看到这个题目以后,就是创新的这个题目以后,我就不想带PPT,也没有必要去讲方案。因为我已经两三年没有做方案了,我在公司里面基本在调管理,现在方案全部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下面的年轻的设计师做的,我最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这个年龄,如果拿我这个年纪回到他那个时候去我肯定做不出来,那就是创新。刚才我们一直在问自己,就是我们一天到晚说创新也好,改变也好,我们看清楚这个本质,它改变和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也经常会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前几年我们IBS有一个组织叫IBBS,那时候讨论是很激烈的,但后来有了微博,论坛就无法存活,不过我们后来汇聚了几个设计师,认为我们要做一些东西,也就是现在的五舍,现在这个小项目在今年年初上了外滩画报,这个传播很厉害。这个项目很有意思,第一,我们首先是设计这个项目的,但后来我们的设计方案一个都没有用我们股东自己的方案,而用的都是年轻的设计师的方案,包括参与CCT的Ken,他的方案也被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拿走了。这里面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也有一种改变,也有一种创新,就是我们设计师没有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思考我的设计方案,我跳出来了,我站在设计师的外面来看这个方案,这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创新,但是这个项目还是存活下来了,而且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可能涉及到我们设计师的行为方式了,让我们感觉一下什么叫创新。
应该来讲,刚才胡院长说了一个改变,叫发明,但我觉得创新和发明之间还有一个词叫改变。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商业方案,那这个商业方案要涉及到我们要为甲方负责任,将这个方案做活,那你这个设计师具不具备商业的理解能力呢?如果你不理解,你是否找到一个有理解这个能力的人给你做方案的支撑。那你是否站在文化的角度挖掘当地的文化,或者你跟他创造一个这个项目的关注点,它也是一种文化。如果你的文化修养内涵不够的时候,你能设计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来给它一个主心骨。有时候,设计之外的东西比我们设计之内的东西更重要,我们总是想立面怎么画,布局怎么合理,灯光要怎么运用,但最后你发现完成以后,自己都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它所缺少的其实是它的精神,是贯穿这个项目的灵魂。就这个项目可以与你的参观者可以对话。但现在,我们发现自己跟很多项目之间没有办法对话的,我们到那个项目里面去以后,基本就没有跟建筑或空间对话。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来自于设计师本身,我们从设计的本身要跳出来要创新,要改变自己,而不是陷在设计方案里面去。
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设计公司的管理也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人存在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沟通和交易。因为沟通而产生交易行为。我们不能用贬义的角度看待交易这个问题。人如果不会沟通会怎么样?像过去的四合院,过去的房子和现在的建筑物做一个很明显的对比,大家现在可能住在我的隔壁,我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隔壁那个人姓什么,我只认识他,见面会打一个招呼,笑一笑,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也许他是一个杀手或者什么都有可能性。这个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的结果是什么呢,我和他永远产生不了交易行为,任何的交易,思想也是交易。夫妻两个人也是行为上的交易,不光是物质上的交易。
管理就是如此,不管怎样,我们公司的管理突破了一点——没有像过去那样用各种条条框框把每个人套起来。其实我们昨天跟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交流的时候,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看到世界上最强的公司是怎么管理的,它们没有老总室,只有滚动的管理,那就是一个圆形。这样,上下级之间消除了一个沟通最重要的阻碍,就是隔膜,因为你有了标签,你脸上贴了总经理的标志,他贴了实习生的标志,这两个标志就注定了你们两个人之间有很深的隔膜。设计公司也是如此。现在看我们设计公司的管理,我在我们公司里面最没有位置的。昨天有一个甲方催着我签合同,要我说话,我说我一句话都做不了主,我只是这个公司打工的,根本没有权利,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管理这一块我们创新,那就将你的手脚束缚掉了。
然后是第三个创新,我觉得是设计上的创新,设计上的创新我觉得我们每一个设计师不要陷在设计里面去,一定要把思维拉出来去了解一下其他的行业的一些知识。设计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去了解文学,我们不去了解历史,我们不去了解科技,那我们可能做设计是你自己每个人自己大脑有限的知识里面所表达的一种程序而已。只是你个人的东西,它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任何的效益。福斯特公司有一种很强的观点:它会将科技,技术以及它的项目作为科学技术的推进力之一,我觉得这一点非常的了不起。这样的话意味着他的设计师要对科技界的任何创新技术,包括原材料、电子技术要了如指掌,最起码他要去摸索,才能将这些东西组合在他的建筑设计里面去,最后能够产生效益。他非常清楚这个效益能给他带来什么,带来超强的附加值。总之我希望我们设计师每个人都不要只陷到设计里面去了,一定要多学设计以外的学科,最后来给自己的设计加分。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胡俊峰:创新其实就是追求本我
许晓东:接下来大家对微微有什么要提问的吗?虽然你们都那么熟,可能身边的人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大家也可以互相提问一下。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接下来再插播一下一个双面角色的,胡俊峰,也是武汉人在上海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非常受欢迎,今年也是获得一些重要的奖项,我们请俊峰跟大家分享一下。
胡俊峰:我没有做太多心理准备,我是湖北人,代表上海,对来自湖北的朋友表示欢迎。因为我在武汉读的书,然后读完就跑了。我自己在上海跟大家设计师的路线差不多,也是从一个公司的打工角色,接着逐步走到自己想独立创业,然后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如果说创新的话,应该在座的最初是没有想法的,如果你想太多你可能寸步难行,因为当初一出来的时候没有项目,也没有业务,脑袋一热就出来了。出来的这个意识是一种自我的心态,因为在公司里面你受到约束了,你的想法和观点没办法得到很大的发挥的时候,就想着出来自己走一些自己的路。这个原因可能是自己对设计的一些独特的喜爱或者自我意识的那种膨胀吧,就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设计师都喜欢出来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所以说某种程度上讲,创新可能就是追求本我。前面有几个优秀的设计师分享他们的经验,结合我自己的生活和设计来讲,其实我们的设计也是在追求本我中的一些发展。只是说每个设计师追求的本我的程度和他的深度不同,所以体现的水平和他理解的度差异很大。但如果一直追求自己本我的设计的话,他最终的设计是会精彩的。虽然我在上海待了十几年,但是真正的有思想的核心,打出自己的设计是很少的,偶尔灵光一闪也会被客户或者现实打回原形,这是很纠结和痛苦的事情。所以在未来对待客户的时候,我可能还是说少一些浮躁,真正做打动自己的东西。因为可能今天流行什么风格,有可能再过一些时候就什么都不是了,只有做自己的东西,它可能才是持久的。我们现在在业务范围方面,主要针对的是餐饮类的,所以在现场武汉的朋友有陈平老师早已经大名鼎鼎了,所以我很佩服他们在武汉能做出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可能跟我的专业有差距,所以不太了解,但是今天来的应该是代表武汉最高水平的聚会,有一些地方也会向大家多请教。谢谢!
许晓东:大家有什么要问俊峰吗?
柳小飞:我想问一下你们公司设计管理是怎么样的?
胡俊峰:其实我刚刚听余总讲话的时候,心里是有所触动的,因为说实话我在打工阶段,因为上海本地的、国外的或港台的公司我都经历过,其实这种感觉很不好,因为很多公司的管理方式,对我这种比较个性,尤其那种比较自我的人是极大的打击。所以我自己开公司以后,我就立志把以前不好的东西都去掉。我当时读的大学氛围还是挺好的,很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讲课是很自由的,所以我很向往那种氛围出现在我的工作室当中。很多客户去我工作室之后不认为我是老板。我不希望别人叫我老板,然后以这种姿态出现。我们都应该以项目为主,去集合一个工作状态,而不是你去勒令或者强制执行,大家是以商量的口吻去工作的。所以我跟同事们工作是比较愉快的。
游俊:互联网思维就是开放、透明、公平
许晓东:我们接下来给简一一点时间,欢迎游总发言。
游俊:其实我在说这个之前,我可以分享一下东西,因为今天不是谈创新嘛,正好我们三月底我们参加了博鳌论坛,在博鳌论坛里面我们也有挺多的环节的参与,包括简一有产品的见面会。现在都谈互联网思维嘛,大家其实都很焦虑。那场论坛挺有意思的,叫互联网思维加商业本质,论坛的嘉宾在中国商界都是大佬,有京东的刘强东,百度的张亚勤,搜狐还有潘石屹,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还有点融网的CEO,是一个老外但是他的企业在中国发展挺快的。当时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时候,主持人问他们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因为对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其实挺多的,但是挺有意思的,在座所有的嘉宾,我们在底下听的觉得应该各自都有各自的一些思考,因为他们分别代表的领域不同。互联网最大的两块,一个是P2P,一个是众筹,但是P2P这些年发展的速度远远的超过了众筹。但他们回答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我也不知道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当然后面的过程中他们还是回答了。其实用三个词可以解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就是开放、透明、公平。免费只是一种手段,是你透过免费的手段达成你的商业目的,但是最终你是要盈利的。
谈到商业本质,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不管在互联网思维下还是非互联网思维下,商业的本质始终是没有变化的,一个企业,特别像我们制造型的企业,你一定要把产品的品质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必须让更多人认知和认同你的品牌,这些商业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不因互联网思维存在与否而发生改变。其实现在传统企业很焦虑,就是特别像制造业,我们又是属于传统制造业中的典型代表,劳动力大,技术门槛低,环保要求高,这种都是属于制造业里面的,然后到陶瓷里面来讲,真是传统制造业里面典型的代表。60后,70后是这个年代的人。但我们未来面对的客户是什么,80,90,00后,焦虑在哪里?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怎么做消费决策和消费习惯的,这个是最焦虑的本质所在。而互联网最大的一个作用是什么?去中间化,可以拉成一条线,大家都在这个线上面。所以当你在这个线上面的时候,大家是平等,是一致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一点,没有贫富差距的分化,没有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分化。你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但是你也可以发展你的社区,发展你的圈子,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未来我们都会更多的面对这个问题。其实对我们传统的制造业来讲,我们这些年一方面很困惑,一方面很迷茫,一方面又很坚定,因为商业的本质没有变化,这个是很坚定的,迷茫在哪儿呢?就是客户群体的变化,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的话,你可能就输了。
接着,我还是跟在座的各位介绍一下简一大理石瓷砖,简一在2009年的时候把它开创出来,它是有大理石的逼真效果,同时又没有大理石的天然缺陷的产品。在座的各位都是设计界的资深的人,对材料的了解应该比我们还深。它的整个装饰的效果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石材的效果,同时又能避免一些石材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做这种品类产品的时候,我们是有思考的原则的,就是你在研发时,你的方向是什么,你的研发的标准是什么,你最终要把这个产品带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上面去。所以我们当时做这个大理石瓷砖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研发是“三逼真”的原则,作为我们研发产品的天条。第一个原则是单独的产品,看起来跟天然的石材是逼真的,大理石瓷砖和天然大理石的一个对比,包括我们仿真的一个程度到哪里。但是毕竟它是装饰材料,所以它不是单独呈现的。第二个原则是整体铺贴起来,大面积运用起来的时候它整体逼真的效果要还原天然的效果。我们现在基本可以保证一款产品至少有八个面,所以它在混合铺贴的时候,尽量能做到还原天然石材真实的自然的一面。第三个方面,就是整体空间的运用,要能够逼真的还原天然石材的效果。因为它不是一个平面,它是一个空间面,所以会涉及到墙壁,会涉及到转角,收口等等这些问题,它都能够带来的这种装饰效果能够逼真的还原所,所以这个三逼真原则的话是我们做产品研发和创新最终的一个标准。我们也是在这么多年来不断的升级我们的产品的过程中努力去达到的效果。我还是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到时候一方面多了解一下我们这个产品,也能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意见。
周卫:您的产品我们都知道,作为设计师来说它应该说是比较好推的,在北上深广,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强的会比较好,但是在武汉就会遇到问题了,如果你们是一些战略合作的地产商,他以前跟你们有合作过,很容易把这个消化掉,但是在武汉的确经济和北上深广还是有差距的,我们有时候做会所,做家装这个量毕竟很少,你用两千方算是很多了,但是有时候遇到一些客户呢,他是二级开发商,实际上我们是很有心去推动他,但是这个价格,他一可能接受不了。那我就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能够既保证这个效果,但是成本相对来说在二级城市或者在经济不发达的的区域更好的去推广我们的产品。
游俊:您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也碰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当然第一个问题是赵总要先给力,因为赵总一给力,公司就给力的,因为我们是一体的,他是我们武汉的合作伙伴。当然会有这个问题,但是因为我们作为这个品类的创造者,也又希望在这个品类做得更好的一个,能够成为引领者。所以我们现在对自己也有一个要求——我们也得留一些空间给竞争对手,不能什么价位都去做,不能搞垄断。
周卫:我前面听到赵总在讲竞争的时候,他说诺贝尔跟他竞争,别的老总问他,你们的品牌和诺贝尔哪一个响,当然,我们可以用你们企业的推广语来作回应,但是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还是希望能更好地维持我们整体的效果,能够找到更好,更能够为客户接受的产品。
游俊:我们其实也知道有这个问题,也就是价格体系,比如在整个行业里面,简一和诺贝尔品牌知名度谁会更高,当然是诺贝尔。但是我们是在这个类别里面,我们是最好的。诺贝尔毕竟是大而全的做法,我们公司还是比较专注一个领域去做的,宽泛地说,诺贝尔比我们历史更长,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种差距,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近两三年来简一在品牌投入上面投入很大力度的核心原因,我们要追上别人,可能要付出更多去做这个事情。另一问题是价格,我们也可以说“特殊”的项目,跟我们赵总“特殊”的谈,赵总“特殊”给力。因为在某些重要的项目上来讲,我们还是愿意去,也愿意去投入,比如说水立方,我们是亏本的,希尔顿我们也是亏本的。但是总体来讲,我们最终是要盈利,这是商业本质,企业没有盈利是不能存活的,有盈利他才有更大的研发的投入,才可以有品质更好的保证,服务更大的保证。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去做尽力的支持,但是我想有一些项目,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还是愿意跟大家一起去支持的。
周卫:我觉得开发到第八代,第九代应该有价格更适中,价格更好的问题。
游俊:毕竟这个品类还是一个新品类,它这个蛋糕还不够大,如果足够大的时候,简一应该会拿起屠刀的。我们会比便宜的大理石还要贵。但天然石材它始终有用尽的时候。对于这种材质的要求,国家保证政府最终跟企业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是我们特别有信心,也特别有信念的一个重要的点,因为我们真的是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谢谢。
许晓东:我们今天这个时间点卡的很好,暮色渐渐的降临。今天论坛差不多到这里结束,大家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再沟通。我们《设计家》以后会跟大家会一直成为好朋友,因为可能跟大家很多年前有接触,大家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觉得我们是一本杂志,现在《设计家》已经是立体的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我们以杂志为基础,以前会出图书,还有网络,媒体,我们杂质的传播方式早就电子化了。前不久还刚刚获得优秀期刊影响力一百强,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今天跟大家的友谊会一直保留下去。谢谢大家。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精彩实录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即将开幕
全民创新中的设计创新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武汉站圆满落幕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探讨全民创新中的设计创新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武汉站即将开启
从江城到申城 寻访国际大师的足迹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参观交流实录
2015中国(郑州)涂料经销商高峰论坛落幕
首届中国家居建材品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