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AB面04期 青山周平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2003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2016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新锐人物;2017年,被第一财经评为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被《北京青年周刊》评为“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
———————
2005年,青山周平在中国的实习结束。留在中国,还是回日本,还是去欧美知名建筑事务所?那时中国的发展还是个未知数。青山周平有些犹豫。最终他选择留下。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青涩的年轻人十年后会成为中国人气最高的设计师之一。
青山周平很少发朋友圈,但是他在微博上挺活跃。现在他的微博粉丝74万,应该是微博粉丝数最多的设计师了。他的粉丝大部分是年轻人,几乎每天都有各地的用户@他,响应他在微博上发起的两个话题“城市家具系列”和“城市突起物运动”,或是打卡他的项目。
图片来自青山周平微博
“城市家具系列”这个话题的发起和青山周平在胡同的生活经历有关。人们把自家的椅子、凳子等私人物件放在房子外面,这些家具就变成半公共、半私密的物品。青山周平觉得这种关系很有意思,也启发了他对“公共-私密”关系的思考。这是青山周平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的一个思考点。早年青山周平去印度旅行的时候,看到当地的摊贩把东西挂在墙上把街道的小角落变成自己的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跳广场舞的把包挂在树上,工人们把物品挂在工地各种凸起物上......于是青山周平开始在工地上、出差路上寻找各种合适的突起物,挂上他的包,然后拍照片发在微博上。他把这称为“城市突起物运动”。
很多粉丝响应青山周平,拍照片发到微博话题。而青山周平也会点赞或者是评论、转发回应他们。
在青山周平看来,这些现象指向了人和城市的关系,人们怎么在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的“设计”之外使用城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自上而下的,挂包的行为自下而上打破了上层设定的规则,居民把城市的使用权拿回来,自发创造城市生活的可能性。这背后有一套大众简单粗暴但是很实用的野生设计逻辑。这些行为也在提醒青山周平,设计师思维的局限性。
但是青山周平没有把这作为严肃的学术研究去做,而是当作一个有趣的现象去观察。这让普通人也能参与进来。
人和城市的关系、家和城市的关系是青山周平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当下的中国年轻、蓬勃,充满变化和矛盾。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青山周平选择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现实意义的“家”作为切入点。
“设计师需要很敏感地抓住时代的氛围,城市的氛围或者欲望。”“时代”是青山周平经常提到的一个词。 设计是他观察时代、和时代产生链接的方式。“家是小的城市,城市是大的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这句话,竟然高度概括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青山周平试图让人们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设计的目的是要改变人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原研哉在日本发起了HOUSE VISION 项目,邀请建筑师和企业一起来设计未来的家,构建未来居住新常识,并希望在未来将其实现,同时也把这作为融合日本各个产业的链条的尝试。2015年这个项目进入中国,2018年 “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 在北京鸟巢展出。青山周平和华日家居合作,以“新家族的家”为主题打造“400个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
2018“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新家族的家》展览现场
在这个项目中青山周平通过半建筑、半家具、可移动的生活盒子,来模拟中国年轻人未来的生活方式,为个体时代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规划了一种新型的群居生活。“睡在家具上、生活在家具外的社区中”,个人的空间设计成一个不足5平米的小型可移动盒子,厨房、卫生间、淋浴间、洗衣间等生活功能安排在盒子之外的公共空间中。盒子家具以内是私人空间,周围则是街坊邻里交流互动的社区空间。把公共空间放大,私人空间缩至最小,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自由链接。打造了一个具备多元城市功能的家,或者说一个家一般的共享生活空间。
400个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概念视频
其实这个盒子社区的模型青山周平在几年前就设计完成了,并开始落地。
产业的转移以及新商业的发展让城市中许多建筑空置,比如工厂、仓库、批发市场。大城市中有大量的建筑需要更新改造,开发商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开发模式。这为盒子社区的落地提供了近在眼前的可能性。
2016年新门文旅找到青山周平,想把福建泉州新门街蔬菜公司的一到三层改造为年轻人的共享社区。青山周平把一楼的盒子设计成开放的空间,包含咖啡馆、书房、文创空间、健身房等功能。二楼和三楼每层散布20多个盒子,每个盒子是一个小小的房子,除了居住的盒子,还有看电影、阅读的盒子。在楼层居中位置设有公共的厨房、餐厅,盒子与盒子之间的公共区域则是共享的聊天、会客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线上APP租住这些盒子,租期可以是几天、几个月、几年。由于每个盒子都是可以移动的,这个设计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电源设计。青山周平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400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寻找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建立新的共同体。创新地产公司阿那亚也在以相似的理念构建阿那亚社区。在北戴河这个离北京三四个小时车程的地方,一群有着相似审美和价值观的人聚集在阿那亚,他们自发组织各种各样有趣的社区活动。青山周平认为这是对大城市生活模式的一种反思。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北京人。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花三四个小时通勤很正常,甚至有人坐高铁跨城上班。青山周平在阿那亚设计了一个3000平米的青年创客社区。楼上是小型公寓,楼下是办公、咖啡、餐厅等功能,“上面是生活,下面是工作”,把家和工作连接起来。
今年青山周平还在北京完成了一个住宅3.0版本的示范。青山周平把过去几代同堂的生活模式称为家庭1.0版本,现在夫妻+1个孩子的主流家庭模式是2.0版本,而同时世界各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家庭变成了一个人,这是家庭3.0版本。北京新光大中心邀请青山周平把位于28层的120平米常规户型改造成未来住宅的示范样板间。青山周平打破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种主流的住宅平面,把墙壁打掉,用可开合的推拉门作为分隔,房子中间围合出一个“院子”。合院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空间,一两人读书办公,三五人聚会聊天,将天花上面的投影幕布放下院子就变成了一个小剧场。最多的时候可以容纳二十多人。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和朋友一起住,它有非常多元化的使用场景。这个项目为个体的交流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青山周平对未来住宅模式的构想,应用在高层住宅对开发商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幸运的是,他处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国。青山周平正在设计一栋50层的200米高层建筑。项目在武汉市中心,可容纳761户居民。这个项目打破常规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模式,它就像一个24小时的立体胡同,“你住在20楼,平时可以去30楼阅读,去40楼看电影,去45楼跟朋友玩游戏,整栋楼都会变成你的‘家’。”
这些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项目都是基于一个出发点——对未来的生活方式和住宅模式的探索。项目的大小对青山周平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项目是否具有社会价值,能否实现他的理念。
——————
青山周平越来越忙。脸上挂着明显的疲惫。但这种把对未来的想象变成现实的工作,让他停不下来。
事务所有多个项目在进行,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建筑的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的地点也更多元了,以前只是在城市里做设计,现在会跑到乡下和山里。还有无数的演讲、评审、媒体采访、品牌商业合作的邀约。青山周平一年做几十场分享,“设计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也是设计师很重要的工作,不管是设计项目还是演讲抑或写书。时代给了这样的平台和模式。”
参加《梦想改造家》的经历推动着青山周平成为设计师中的流量担当,被普罗大众关注。他的普通话还有些表达障碍,反而无意中让他没有用过于理论化的专业语言,拉近了和大众的距离。青山周平颇有“观众缘”,虽然不太喜欢“网红”这个词——但既然已经成为网红,那就好好把握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把流量变成观念的出口和落地实践的助力。
成为“网红”后,青山周平的工作模式没有太多改变。没有搬办公室,没有把工作室规模扩大很多,控制项目的数量,每个案子都要把控。他很少参与社交,基本上没有出差和会客的话就待在办公室里,包括周末。工作到深夜,每天必须喝咖啡。没有助理,连演讲的ppt都是自己做的。偶尔去吃喜欢的美食犒赏自己。来中国已经十几年,日料依然还是他最喜欢的食物。
现在青山周平最大的愿望是写书梳理自己的理念和作品。尽管时代变化很快,青山周平始终怀着日本传统建筑师的理想。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青山周平:在趋于娱乐化的时代中,一个传统建筑师的理想
建筑界的男神青山周平要来参加酷+大会了
“万人享睡”! 丝涟牵手知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邀您“焕芯理想家”
不想做建筑师的音乐家,绝不是一个好艺术家
那个设计男神青山周平,为什么让人着迷?
对话“建筑届男神”青山周平, 生活家家居带你聆听家的秘密
如何处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当代性的关系?
“万人享睡”第5季启动 丝涟携青山周平焕芯理想家
隐海文化民宿空间让下一代认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日立中央空调携手青山周平,集结全国设计师魔都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