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伴随着胡同巷子独有的吆喝声,亮点设计中心与木瓦空间联合主办的第二期“MUA古城复兴论坛”暨傅察丹青胡同画画展开幕了,一群对古建复兴及城市肌理重塑有着同样热情的人们相聚到这里。
上午,在亮点设计中心走廊展厅中,一幅幅胡同画作,像是在一条条胡同里展出似的。天光映下,每幅画作都格外抢眼,一百张画中,每幅都是极具生活化的场景,浓郁的老北京胡同情怀吸引了人们的纷纷驻足仔细端详,似乎在给欣赏它的人们,诉说着它背后的老北京胡同故事。
除此之外,亮点设计中心光盒展厅设置的“随意涂鸦体验区”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过了一把画家瘾,洁白的画布上留下了大家随性的创作痕迹。
下午3时,观众欣赏完老北京胡同画作后,论坛正式开始。
活动最开始,亮点设计中心董事长丁平女士介绍了本次画展画家傅察丹青。他从19岁到现在,骑着摩托车用十年的时间,画遍了北京胡同,这种对胡同的真挚情怀以及淳朴的画风深深地感动了她,至此便与木瓦空间创始人蒋丹棘女士愉快的决定,在6月26日论坛举办他的画展。
因此胡同画画作、“青楼”古建改造、“书的设计店”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就此在古城复兴论坛中联系到了一起。
本次论坛邀请了3位主讲人分别是:大栅栏更新计划负责人——贾蓉;将旧时“青楼”改造成新生活方式店的跨界设计者——陈兴;“书的设计店”创办人——李扩,主要讲述大栅栏激活社区和古老建筑改造案例。
贾蓉,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执行负责人,她在对古城保护和复兴的责任和热情驱动下,通过对大栅栏街区源头的分析,清晰地认识到单纯依靠开发商按照传统的开发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对文化形态和人的关注不够,是改造和修缮的难题之一。
原住民的生活紊乱、产权不清晰、搬迁难度以及搬迁之后的安置,胡同升级、点状激活胡同社区、避免大拆大建这种对古城文化毁灭性的破坏,改造想要达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其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践行。这不仅仅是建筑和空间的难度,后面更难的是业态引入和如何激活,如何既保留原住民的生活又引入新的鲜活的业态。
陈兴,清华建筑系本科、米兰理工建筑学硕士、跨界设计师,创立个人时装品牌“彼伏”。他将前门大栅栏一栋青楼建筑改造成集时装工作室、咖啡、艺术空间为一体的生活方式门店,它作为体现“彼伏”品牌文化的呈现载体,用古老的建筑添加进新的功能,让它能在新时代能给当代年轻人留下一些古老的记忆。
李扩,既是建筑师,也是平面设计师,在台北GQ、La Vie杂志做过多年编辑,关注焦点是全球城市建筑发展和设计领域。有着以上背景的他,看到大栅栏未被改造的店面时,残破的外观反而让他觉得格外的有意思,街区文化和胡同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他。2013年,他创业的第一家店就选在了杨梅竹斜街,“书的设计店”就此呈现在人们眼前。区别于其他大型商业书店,作为书店中的一个特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陈设、精品的图书、纯粹的设计,对古建肌理重塑的进行了美好地呈现。
活动最后,画家傅察丹青讲述了他儿时对老北京的胡同记忆。他一直致力于用画笔“追赶”老北京胡同消失的“脚步”,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展现给世人。通过对老北京胡同的独特理解,用“减法”删去胡同中的“四大乱件”,表达最干净、最淳朴的胡同画作;用“加法”融入儿时的胡同记忆与思念,将那些已经消失的胡同中的单纯和谐的邻里之情、燕子叽叽喳喳的清晨之声、孩子们院子肆意里奔跑穿行,用画笔和情怀,永久地展现在画布上。
论坛通过将大栅栏案例从更新计划的整体规划解读,到具体的经营案例多维度的剖析,将大栅栏项目古城复兴立体完整地呈现给大家,其中不仅仅是单一的旧城改造,还包括了每个人心中对古城复兴的责任与热爱,我们期待的不是几百年前的商业繁华街区的复刻重现,而且在保留对古老文化基础上寻求更加生态的社区。
亮点设计中心是计算机二厂改造而来的,也是古城改造的一个案例,我们正努力将人文、艺术、文化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工作的人感受温暖和自然的办公环境。同样也有着探索构建人与人非常贴切和友好的社区的期望。
下一期中,我们将推出物品的胡同梦,并且希望很多人能共同参与其中。我们打算从一百个胡同人那里征集一百件常用家庭物品,在下一季展出。我们希望展览和论坛都走出精英圈层,让更多接地气的有趣的人和事在此发生。
午后闲暇时,到亮点设计中心喝茶聊天,将你心中对古城想说的话讲给我们听。
夜幕降临后的光盒展厅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十年一觉胡同梦 跨界再论古城事
跨界歌王即将打响半决赛 创维助力跨界成王之路
王子文《跨界歌王》首秀如夏花,创维鼎力支持追梦者
创维助“欢乐颂”再聚首 《跨界歌王》安迪曲筱绡再相逢
华凌厨热x酷狗音乐跨界擦出火花,双十一惊喜来袭!
年终盘点(八):行业跨界——2019年家居新围城故事
《跨界歌王》未晋级歌手“虽败犹荣” 创维“看”谁王者归来
电商情怀:一场关于“梦想”的跨界真爱
胡同中的设计周,东四胡同博物馆国风文化盛宴来袭
2015米兰设计周 | 中国当代家居跨界设计展 【坐下来】盛大开幕 跨界对话